八七會議會址引用客流統計成功案例
八七會議所在地,位于漢口漢口的湖北省武漢市,鄱陽街139號。一九七八年八月七日,八七會議舊址恢復原貌,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占地3036平方米。
八七會議所在地是英國人于九年(1920年)所建的一排西式公寓中的一個單位。建筑共有三層,其中包括基本展覽廳、輔助展覽廳、臨時展覽廳、復建會場和辦公室。八七會議會址作為記錄“八七會議”這一歷史事件的重要載體,見證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第一個大轉折,在黨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紀念園作為一種公共活動場所,是城市的重要旅游景點,也是城市作為現代國際文化遺址的標志。紀念園治安管理是社會治安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而對場館內客流量的有效控制和實時管理則是博物館治安管理工作的重點。在文博業中運用客流統計系統,為有關管理部門及時掌握館內客流,進行人員疏導提供依據。它必然能極大地提高日常工作效率,避免人潮、暴動等突發事件的發生。
通過在博物館和紀念館的應用,館內的恒華科技客流統計系統可以幫助館內首次了解到滯留人數,迅速行動,掌握客流量,防范安全事故;能實時顯示客流量及變化趨勢,協助合理安排行程,高效保障正常場館參觀秩序;能夠通過全年客流統計查詢輸出對博物館運行情況有數據支持,掌握全局。
為此,需要對進入博物館入口及館區內的客流量進行統計分析,擁有入口和出口的客流量數據,即可方便地了解在館人數。
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的入口和出口分別設置了客流統計裝置,門口設置了LED顯示屏,以顯示當天的進館人數、出館人數、在館人數等情況。便于參觀者參考和管理者控制和管理。